生态控草助手(APP)
项目背景:
我国杂草种类多样,分布地域广泛,为了降低田间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,科学有效地防治杂草成为了当下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传统人工控草效率低,劳动成本高,且容易产生化学除草剂的不当使用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,基于深度学习和机器识别的杂草识别技术应运而生,使得信息化质控技术在精细化控草领域有了用武之地。
完成目标:
在农田杂草生态防控技术体系基础上,对整个生态防控技术体系进行信息化解构,完成生态控草溯源,杂草识别,及杂草发生量识别及专家系统四个功能模块的实验研究,并构建生态控草助手APP1.0版本。
完成情况:
自本项目开始实施,杂草研究室便开始精准生态控草的专家系统研究。本专家系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田间杂草发生程度进行了系统训练,并借助卷积神经网络对杂草图像识别进行了优化,大大提高识别的准确度,极大地提高了实际应用的可行度。另外,通过信息化解析结果,为用户提供一对一的专家解决方案,提高了精准生态控草的可执行度(图1)。根据预期规划已经完成生态控草溯源,杂草识别,专家系统功能模块的开发,具体完成情况如下:
图1 生态控草专家系统功能构架
1、 生态控草溯源系统
基于生态控草的技术体系,对于作物各个生长时间节点,进行数据监测,并图文记录真实的田间情况,并最总通过二维码生成技术,生成基于田块的质控溯源码(图2)。
图2 溯源系统功能流程
2、 杂草识别
基于百度植物识别算法,并对常见的田间杂草进行了二次训练学习,使得针对于田间杂草的识别率大大提升(图3)。
图3 杂草识别功能流程
3、 杂草发生量识别及专家系统
以作物田间杂草为示例研究对象,基于深度学习的基本样本量为基数,收集不同杂草发生级别的田间照片(目前以水稻,小麦为主)。
将农田杂草发生级别,分为4个程度:极低low1,低low0,中middle,高high。如图4所示,其中成排规律种植的是作物,间杂其中的为杂草。将所采集到的图片分为四个等级有利于模型建立之后的训练打分,并且可以为未来采取策略推荐给予帮助。
将大田实地收集到的照片输入,进行模型的校验。根据返回来的数据结果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。首先建立学习率曲线,用一个交叉验证生成器划分整体数据集K次,每一次都有一个训练集和测试集,然后从第k次的训练集中拿出若干个数量不断增长的子集,在这些子训练集上训练模型。然后在计算模型在对应的子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得分。最后,对于在每种子训练集大小下,将K次训练集和测试集得分分别进行平均。其次,再建立一个验证曲线,当某个参数不断变化的时候,在每一个取值上计算出的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得分,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参数上计算学习器模型的得分。在自己的田间杂草识别模型完成训练和校验之后,发布与合适的平台上,有利于用户快速部署、接入、调用相关应用,方便地使用算法模型。
根据系统智能识别结果,系统会根据杂草发生量自动给出专家除草方案(图5)。
图4农田杂草发生级别例图
图5 杂草发生量识别及专家系统